造成灼口综合征病因有哪些?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该病临床并不少见,在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中发病率高,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7倍。
造成灼口综合征病因有哪些?
灼口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局部因素、系统因素、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病变均可导致该病。其中以精神因素为主。
1. 局部因素
(1) 理化刺激:牙石、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对义齿材料(如甲基丙烯酸甲酯、4-甲基苯二醇胺、过氧化苯甲酰)或口腔充填材料;药物过敏以及口腔内术后瘢痕刺激等;
(2) 不良习惯:过度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大量吸烟,长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以及频繁地伸舌(过度运动造成的舌肌筋膜紧张或拉伤引起的疼痛)等。
(3) 舌部微循环障碍:唾液成分Na+、CI+、Ca2+、Mg2+、磷酸盐、蛋白质等改变,引起有金属修复体的口腔内微电流形成等局部病理因素。
(4) 局部真菌与细菌感染因素:如念珠菌亚临床感染或早期感染,另有研究灼口综合征患者组口腔大肠埃希菌属和克雷白杆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86%伴有舌体肥大,口臭的患者中检出幽门螺杆菌。
2. 系统因素
(1) geng年期综合征:有高达20%~90%的发病率;
(2) 系统性疾病:35%左右的灼口综合征患者有异常的糖耐量曲线,另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疾病,激索水平改变等:
(3)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维生素B1、B2、B6、B12,叶酸、锌等缺乏;
(4) 医源性: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口腔白念珠菌感染,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相关的有抗焦虑药、利尿剂、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索系统的降压药,氯己定漱口液等)。
3. 精神因素
(1) 人格因素:果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RC)等, 测试结果灼口综合征患者多焦虑型、抑郁型性格,情绪不稳定;
(2) 恐癌心理:有调查报告高于75%的灼口综合征患者担心得了癌症,80%患者辗转就医。17%患者因家人得过舌癌、37%患者偶尔发现舌根部“疙疙瘩瘩”的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面频繁对镜自检,陷人了“自检-恐慌-再自检-恐慌-舌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4. 神经系统病变 唾液中神经肽的异常、鼓索及舌咽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等。
-
Q:为什么总是口腔溃疡呢?
A:口腔溃疡在应激状况或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就会不定期地出现。这与人体内分泌、局部刺激和微量元素等有关。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往往见有遗传倾向。
-
Q:口腔溃疡怎么好得快
A:想要口腔溃疡好的快、好的彻底、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进行科学的治疗,不要盲目从医导致错过较治疗时间,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
Q:引起唇炎的原因是什么
A:唇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引起或者某些温度、化学、机械性长期持续刺激因素有关。例如嗜好烟酒、烫食;舔唇咬唇不良习惯。
-
Q:舌炎的症状都有哪些
A:患上舌炎的舌头会出现红色涂釉似的光滑小斑点或舌面会出现似牛肉样、光滑、呈紫红色或者舌面火红色,有裂痕。主要舌前部,如舌尖、舌缘等部位。
-
Q:扁平苔藓是什么病
A: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肤疾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
Q:口角炎都有哪些症状
A: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者张口易出血,吃饭说话均受影响。
-
Q:引起口角炎的原因
A:口角炎诱发因素有冷干气候,使口唇周围皮肤黏膜干裂,病菌乘虚而入,口唇干裂时,人们习惯性地用舌头舔,促使口角干裂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
-
Q:灼口综合症能治好
A:灼口综合症是可以治好的,只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正确用药,科学治疗才能有效的祛除灼口综合症。
-
Q:口腔白斑和扁平苔藓有什么区别
A:扁平苔癣是口腔黏膜病变,好发于颊,舌等处,口腔白斑增厚并伴有皲裂,舌部较多、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
-
Q:口腔白斑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A:口腔白斑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一般得了这种疾病后常常会出现颊、舌背、舌腹、唇、腭、口底、牙龈等部位的口腔粘膜出现白斑。
-
Q:干燥综合症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A:饮食要清淡,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多吃蔬菜,保证大便通畅。吃补药时不宜吃鹿茸、肉桂等燥性很大的食物,并严禁吸烟食物要新鲜,荤素搭配,少食多餐,
-
Q:干燥综合症有什么症状
A:患上干燥综合症有口干,严重者因口腔黏膜、牙齿和舌发黏,进固体食物时必需伴水或流食送下。另外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低热等。
-
Q:腺周口疮会遗传
A: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遗传标记物和遗传物质的研究表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发病有遗传倾向。
-
Q:白塞氏病可以根治
A:白塞氏病早期积极地治疗是可以根治的 ,中西医结合是相对安全的。 建议去正规医院的口腔黏膜科看一下。